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医学动态 > 学术交流
编号:12459824
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低血糖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7月1日 医药经济报
    【病例分享】

    患者,男性,75岁,以“咳嗽、咳痰伴发热3天”入院。患者在入院前查胸部CT提示双下肺炎症,遂以“社区获得性肺炎”收入病房。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10年余,平素口服“格列齐特片”,血糖控制情况尚可;否认高血压、冠心病病史。夜间患者体温高达39.5℃,伴畏寒、寒战,查体双肺可及湿啰音。

    立即给予增加补液量,同时静推赖氨比林0.9mL退热,抽取血培养等。约2小时后,患者体温逐渐降至37.0℃,畏寒症状消失。凌晨5点,患者体温进一步降至35.0℃,考虑低体温,给予保暖、进食温开水等处理,但体温持续低温。该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,且近两天进食较少,但坚持口服降糖药物,考虑其低体温是否为低血糖作怪?因此,为患者测指尖血糖,显示血糖已低至2.2mmol/L。按照低血糖症予静推高渗糖,同时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,3小时后复测患者体温已经升至37.5℃。

    【急诊启示】

    低血糖是临床常见急症,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常见。临床医生常会关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,但实际上低血糖的并发症和危害可能比DKA更严重。因为低血糖昏迷对脑细胞的损害是不可逆的。对于临床医师来说,处理低血糖也许并不难,但关键在及时确诊低血糖症、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昏迷。因此,还须提高对低血糖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。

    1. 对于老年患者,在处理体温时切不可“重拳出击”。患者在高热时应该逐渐给予降温治疗,切忌所有措施一起进行,否则很容易让体温“坐电梯”直降。

    2.糖尿病致低体温症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几率要高。这可能与自主神经、周围神经和血管等病变有关。因此,在糖尿病患者出现低体温时应该警惕低血糖的可能性。如本例患者,若当初没有考虑到低血糖,该患者体温将持续低温,后果将不堪设想,误诊误治在所难免。

    3. 处理急危重症时,关键就是要“想到”,才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,确定诊断。在急诊室里遇见以下2种患者,都要想到医源性低血糖的可能,即意识障碍者(包括意识障碍、浅昏迷和昏迷)和精神异常者。此外,对于初入急诊室的昏迷患者,应该在第一时间完善指末血糖监测,有助于鉴别诊断,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
    4. 一旦明确低血糖,须定时监测血糖。切忌补充葡萄糖治疗时“浅尝辄止”。有的患者在接受静推高渗糖后血糖很快纠正至正常范围,但由于停止了补糖治疗,很快又出现了低血糖情况,这属于医源性低血糖。急诊医师须注意患者的用药史,并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调整监测血糖的时间。因此,对于存在低血糖的患者,应该留观,而不是血糖水平正常就认为“万事大吉”了。, 百拇医药(文 刘光辉 (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))